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丁氏源流考略

[日期:2010-02-26] 来源:  作者:丁绍华 [字体: ]

 
    丁姓,最初为爵姓。远在殷商时代,便有丁姓。据《太公金匮》载:“武王伐纣,丁侯不朝”,为有丁姓之始。说明在殷商时代便有以丁为姓的诸侯,但丁侯名字,家世渊源,古籍中均语焉不详,故无从探知其原始家世源流,但丁姓始此可知。嗣后丁姓为谥姓,均有史籍明确记载。《姓苑》载:丁氏系出姜姓,其远祖为炎帝。炎帝者,少典国君长子石年是也。生长于甘肃天水郡姜水之滨,因姓姜氏。以其创耒耜,启农桑,尝百草,作医书,兴贷利,制五谷,是为神农氏。神农氏以火德代伏羲氏君临天下,故号炎帝,初都陈,即今之河南淮阳,后迁至阜,即今山东曲阜北。立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历八代衰而为黄帝代。据《通志·氏族略》云,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分封诸侯,炎帝后裔姜太公望因助周夺取政权有功而受封于齐。太公望,号也。《史记》载:周西伯猎,遇太公于渭水,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本姓姜名尚,字子牙。太公望之次子伋,嗣位于王官。《毛诗·齐谱》云:齐侯“伋以二千戈虎贲百人逆子钊子南门之外,成王之崩,职掌虎贲,又事康王,明为王官也。”孔安国“顾命”注云:“伋为天子虎贲氏”。死后谥号为丁公,开丁姓之宗,其后遂以丁为氏。故丁公伋者,吾丁氏之开宗始祖也。《史记·齐太公世家》、《姓纂》、《通志·氏族略》及《万姓统谱》等书均有记载。丁公伋,初发祥地为营丘,今山东临淄。《括地志》云,营丘在青州临淄北有百步外城中。《史记》云,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年,子丁公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礼记》云,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嗣后发展分散于济阳郡一带,今山东定陶也。一直都是济阳望族,后来渐渐遍布全国各地。故历史上名见经传的丁姓杰出人物,多是山东人氏。如,汉高祖刘邦打天下时,封侯拜将,列入元功十八人的丁復;丁礼,楚霸王项羽麾下;窘逐刘邦的大将丁固,都是山东人氏,为丁氏写下了不少光荣史页。这支丁氏,是齐太公嫡裔,以谥为姓,源出姜氏,血缘是炎帝神农氏后裔,为丁氏有史可考的主流成分。


    姓氏者,古为贵者专,即百官大人之族用之而贱者无。故吾丁氏,自古即为贵介之族。几千年来,门弟日盛,瓜瓞蕃衍,遍布四方。因而,丁氏在历史上为常见大姓之一。东汉《风俗通义》收之,宋《百家姓》有之。历史上丁氏门楣显赫,令人垂涎。除上面所提之外,还有西汉时刘邦部将丁义,当时为乐成侯,其姐为康王后。汉昭帝时丁外人权倾内外,连霍光都通过其安排自己的外孙女入宫。汉哀帝时,尊丁姬为定陶共皇后,封丁明为列侯,进而升为大司马兼卫将军。汉明帝时,陵阳侯丁綝去世,儿子丁鸿除继承爵位,后又升为侍中,并奉诏同班固等人一起编撰白虎议奏、注五经,给后代做永久典范。汉灵帝时有武猛都尉丁原。汉献帝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娶丁氏为夫人,说明其丁氏定是望族。三国吴有大将军丁奉,安丰人,魏有丁仪,沛郡人。后来司马懿逼宫篡权,时有丁谧等人想起兵杀司马夺回政权未遂。东晋孝武帝时,顺阳太守丁彦远忠于晋而抗拒前秦符坚。南北朝时壮士丁旿协助刘裕夺取政权建南朝宋。西魏时有郎中丁和。唐有猛将丁士良协助李愬南征北战被封为捉生将,还有右补阙丁柔之。五代后梁朱全忠任命丁昭溥为供奉官,宋时丁惟清任西凉知府,丁谓任尚书,屡次被寇准推荐升参知政事,枢密使,同平章事。后丁度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吏载,丁度淳厚质朴,在翰林院十五年,经常参入国家大事却从未谈及私事,仁宗极为看重他。南宋时,千承县丞丁兴宗抗金殉职。宗泽招抚各路抗金义军,其中有河北的将领丁进。后南宋委以丁禩为涟水水寨统领,委以丁焴节制秦。凤翔一带军事,委以镇江丁大全为右司谏,后升任枢密院事,直至右丞相兼枢密使。明洪武二年,朱元璋下令在鸡鸣山建造功臣庙,将徐达、常遇春、丁德兴等21人叙功画像,享受祭祀。洪武十八年丁显殿试第一。明嘉靖时,丁汝夔任兵部尚书。明成化时,丁玑任中书舍人。明万历时,丁此吕任浙江按察巡道,其后丁元荐权倾一时,后来游击丁碧率兵抗清。明崇祯时,陕西总督丁启睿升为兵部尚书。清军入关后,甘肃农民领袖丁国栋率军杀死清朝巡抚,席卷兰州、凉州一带,与南明南北呼应,形成了清军入关后第一次反清运动的高潮。明末清初的丁耀亢,一生著作很多,被誉为诗人、文学家、剧作家和小说大师,当时就有“北丁(耀亢)南李(渔)”之称,蜚声海内外,堪称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巨匠。更为可歌可泣的是近代史上甲午中日海战时的北洋舰队海军提督丁汝昌,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危急情况下,不畏强暴,英勇奋战,身受重伤,坚持指挥战斗,最后宁死不屈,壮烈牺牲。以上仅举几例,均见于二十四史和中小学历史教材。今之中国名人大辞典载有丁氏一百六十九例,恕不一一复赘。可见,丁氏不惟族门兴旺,且人才济济。英雄贤者,高官达贵,朝朝皆有,层出不穷,为推动社会发展荣立不世功勋。无怪乎三国吴孙权将其族人孙匡别为另族时,选择了丁姓。元末西域回族伊斯兰教穆斯林一族本无姓氏,汉化后也选择了丁姓,其名丁鹤年者即是也。据姓氏考略云,丁氏望出济阳济阴,即今之河南兰考、山东定陶一带。另据九九年四月二十六日河南日报载,目前韩国已有丁氏族人二十八万之众,这更证明丁氏子孙昌盛,遍布海内外。
 

    据《海州淮安卫世袭百户丁氏谱略》云,丁氏世居湖广武昌府武昌县,元末,天下大乱,始祖讳兴者以铁枪归明太祖,乙巳(1365年)十一月随康茂才都督巫子门杀退张士诚水军,丙午(1366年)四月,接应乌罗港,应征淮、泗、濠州等处,十月,复调徐达丞相麾下,随破旧馆,十一月,克湖州,并吴江,攻打苏州。次年丁未(1367年)九月,从取常州、无锡。十月,调太仓守御。洪武元年(1368年),从中右所校尉许旺,同年秋,随靖海侯吴植出海运粮,扑倭。因屡从征有功,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辛未九月,钦除淮安卫海州守御所,由长子贯世袭百户。兴之次子推,元末,自海州而徙琅琊古郡,遂为吾琅琊丁氏始迁祖。琅琊者,今之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台也。元明之际,兵马相仍,户口几尽。明洪武中,徙民实之。始迁祖推迁来后,于齐长城峰台以南,马耳山之东,海上分水岭以北,古郡琅琊台以西建村立业,号曰:“丁家大村”,即今山东省胶南市大村镇是也。始迁祖推初以织箕自给,顾精神力绝人,耕稼蓄牧,皆以心计纬之。季年,称饶裕矣。好济人之急,岁寝,罄资以赈,亦有天幸,未尝乏绝。治家有则,冠婚丧祭皆之承吾宗,至今守之。相传他精堪舆术,预卜五世墓地。自元末至今,六百余年间,下自地方,上至中央,虽无显官达贵,但也不乏梁栋之材。吾族人其性多豪侠,尚气节,挥霍有智,善谈说。既以渔盐耕读为业者亦不失先人勤谨敬业之本。此乃我不辱先祖,敢面来人者也。吾丁氏,华夏嫡系也。同五千年中华文明同步发展,与海内外炎黄子孙息息相关。这足以使吾丁氏后裔倍感自豪。然则,值此国运昌盛,百业待兴之时,天降大任,舍我其谁,望我族人精诚团结,磨砺发愤,举旗扛鼎,继往开来,宏丁氏家风美德,扬华夏传统文化,构祖国宏伟蓝图,建神州幸福乐园,永葆我族之皎皎本色。勉旃,丁氏!


琅琊丁氏第三十支二十世孙绍华书于藏马天台之阳
公元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二日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次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6)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第 6 楼
* 匿名 发表于 2014-5-22 13:49:56
yuehoubeiqin
第 5 楼
* 匿名 发表于 2013-7-28 14:08:08
回复 昌乐丁氏 的评论
山东昌乐丁氏,通过留存族谱得知,我丁氏原籍为湖北武昌,世为荆族。当元之末,始祖兴,以铁枪归明太祖为功臣,封江南海洲守籞。传至三世,长支贯,世袭住海州;三支山,徒潍阳城南;次支推,由海州迁诸城,卜居藏马山小天台山,为诸城丁氏始祖。
又传三世,长支彦德留居诸城;次支彦甫由诸城迁居昌乐南乡,携家住山,为山上丁氏始祖。
我便是本地丁氏的世世世孙。
4楼,丁文斌,现在常州中天钢铁就职
第 4 楼
* 匿名 发表于 2013-7-28 14:05:49
回复 丁绍华 的评论
5月2日,各地丁氏族人来藏马山下的丁家大村,欢聚一堂,共商四修族谱大计。
昌乐族人也到会。大家一起交流了各地保存的族谱。
确认:昌乐丁氏,就是藏马山始祖丁推的后裔。
我也姓丁,从未见过族谱、家谱之类,只听长辈说,老祖宗从山东迁移至江苏常州邹区镇……无从考证源于哪一系……
第 3 楼
* 昌乐丁氏 发表于 2010-2-27 23:53:13
山东昌乐丁氏,通过留存族谱得知,我丁氏原籍为湖北武昌,世为荆族。当元之末,始祖兴,以铁枪归明太祖为功臣,封江南海洲守籞。传至三世,长支贯,世袭住海州;三支山,徒潍阳城南;次支推,由海州迁诸城,卜居藏马山小天台山,为诸城丁氏始祖。
又传三世,长支彦德留居诸城;次支彦甫由诸城迁居昌乐南乡,携家住山,为山上丁氏始祖。
我便是本地丁氏的世世世孙。
第 2 楼
* 丁绍华 发表于 2010-2-27 23:52:48
5月2日,各地丁氏族人来藏马山下的丁家大村,欢聚一堂,共商四修族谱大计。
昌乐族人也到会。大家一起交流了各地保存的族谱。
确认:昌乐丁氏,就是藏马山始祖丁推的后裔。
热门评论
* 昌乐丁氏 发表于 2010-2-27 23:53:13
山东昌乐丁氏,通过留存族谱得知,我丁氏原籍为湖北武昌,世为荆族。当元之末,始祖兴,以铁枪归明太祖为功臣,封江南海洲守籞。传至三世,长支贯,世袭住海州;三支山,徒潍阳城南;次支推,由海州迁诸城,卜居藏马山小天台山,为诸城丁氏始祖。
又传三世,长支彦德留居诸城;次支彦甫由诸城迁居昌乐南乡,携家住山,为山上丁氏始祖。
我便是本地丁氏的世世世孙。
* 匿名 发表于 2014-5-22 13:49:56
yuehoubeiqin
* 匿名 发表于 2013-7-28 14:08:08
4楼,丁文斌,现在常州中天钢铁就职
* 匿名 发表于 2013-7-28 14:05:49
我也姓丁,从未见过族谱、家谱之类,只听长辈说,老祖宗从山东迁移至江苏常州邹区镇……无从考证源于哪一系……
* 丁绍华 发表于 2010-2-27 23:52:48
5月2日,各地丁氏族人来藏马山下的丁家大村,欢聚一堂,共商四修族谱大计。
昌乐族人也到会。大家一起交流了各地保存的族谱。
确认:昌乐丁氏,就是藏马山始祖丁推的后裔。
* 济南平阴丁吉旗 发表于 2010-2-27 23:51:37
通过留存族谱得知,我丁氏原籍为湖北武昌县人。当元之末,始祖兴明太祖为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