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丁家大村与周家庄社的关系

[日期:2013-10-12] 来源:  作者:丁绍华 [字体: ]
  丁家大村坐落于古琅琊郡的藏马山下,是元末明初丁推从海州迁此而立的村落。
  藏马山,目前能查到的最早见于史料的是,明朝嘉靖四十四年编修的《青州府志》,其中,在青州府所属各县总图上,其诸城县境内只标注了两座山,一座是九仙山,另一座就是藏马山。
  周家庄社是明代山东省青州府诸城县信阳乡的一个社。当时的行政体制是,县下设乡,乡下有社,社统村。
  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诸城县设置十隅、八乡、五镇、十三店,藏马山一带属于诸城县信阳乡,因位于诸城县东南方,故此地老百姓俗称为诸城县东南乡。
  当时的信阳乡下,有二十九个社,分别是:白马社、亮马社、藏马社、大仙社、郑家庄社、大庄社、大盘社、雷石社、霍现社、周家庄社、雩泉社、柳沟社、桃林社、草桥社、丁家庄社、源河社、常河社、横河社、胜水社、张户疃社、田庄社、沙堤社、龙湾社、双垛社、郝户疃社、苑昌社、崇吉社、十字路社、郎家口社。
  明隆庆五年辛未(公元1571年),诸城县知县王华峦为诸城县九老后乐会绘肖像做传记,并刻碑以纪。其中,为丁纯做传时,记的是:公姓丁,名纯,字质夫,号海滨,周家庄社人。
  丁家大村之地,见之于史料,最早的就是明万历年间丁推的七世孙丁懋学所撰写的《海州谱略》,丁懋学按《海州淮安卫世袭百户丁氏谱略》曰:丁氏世居湖广武昌府武昌县。元末,天下大乱,始祖兴以铁枪归明太祖。……诸之族,自兴次子推始。推去淮适诸,年月不可考。传云,卜居藏马山西之小天台,以治箕为业。子孙散处四方者,载在别谱,其曰彦德者,留天台,迨学之身,凡七世,其年,凡二百一十有四,时万历之辛巳也。
  丁懋学大体计算了一下,自始迁祖丁推离开海州迁移琅琊诸城,到丁懋学这一代,已经经过七代人了。海州老夫人来诸城求嗣这年,是明朝万历九年辛巳(公元1581年),丁懋学由此往上推算,从始祖丁推迁此至今,正好二百一十四年了。
  我们据此推算,始迁祖丁推应该是于元末至正二十七年丁未(公元1367年)迁移到琅琊诸城天台山下的。
  其后,至明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丁推的八世孙丁耀亢在三修《琅琊丁氏家乘》所做的《族谱序》中又对此做了记载:自海州而徙琅琊,则兴之次子推始。然则,推,琅琊始祖也。自推而至吾之身,殆八世矣。……类皆有大官,称名阀。支流辽阔,吾何由而谱之乎?吾所谱者,谱其为琅琊之丁氏也。琅琊丁氏,世居诸城东海上藏马山之阳,瓜瓞繁衍,墟落冢墓,相望无别姓,盘亘六十余里,登国册者十余人。……殆近二百年。至先侍御公,以科名起家,迄今文武自奋者不绝,故远近称“藏马丁氏”云。
  清顺治十三年丙申(公元1656年)丁耀亢五十八岁,三月,丁耀亢在做《述先德谱序》中又说:祖讳纯,号海滨先生,居东海琅琊台之北,地名‘大村’,即藏马山西麓。
  至此我们才见到了“大村”之名。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次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